公开课大篷车走进桂林,春华公益科学1+1正式开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加强科学教育,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科技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实践能力,2023 年3月份开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关爱基金春华公益项目公开课大篷车活动拉开序幕。
3月29日,公开课大篷车科学1+1公益行动携手桂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走进桂林新城宝贤小学,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魔术般的科学盛宴。
科技,似乎离我们很远,远到浩瀚的星空;科技,又似乎离我们很近,近在我们身边,在每一个宝贤学子的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科技梦。每个孩子天生就是科学家,小小的脑袋里有大大的奇思妙想。当科学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和深奥的道理,神奇的现象引发现场孩子们的阵阵欢呼。
【场景一:马德堡半球实验】
“同学们,空气有没有力量?”顿时台下的孩子们各执一词,谁也没能说服谁,老师便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搬上舞台,实践出真知。在老师的操作下两个半球合上,嘶,双手往外拉竟然真的打不开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老师邀请了两位同学上台,双脚蹬地,身体向后倾,卯足了劲向两边拉,与大气压进行了一场力气比拼之战。场上同学却没有在大气压手里占到一点便宜。随着上场人数的不断增加,两个半球仍是紧紧合在一起,同学们的好胜心和好奇心也被它紧紧牵引住了。
【场景二:液氮蘑菇云】
“嘭!”,舞台升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一片烟雾缭绕,宛若仙境,一位仙女般的老师从白雾中款款走出,点燃了全场气氛。原来老师是利用了液氮神奇的性质,将100摄氏度的开水与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碰撞,便产生了体积变大600倍的氮气!
在这场科学盛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名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演示了乒乓球发射机、静电悬浮术、会飞的章鱼、范式起电机、马德堡半球实验、液氮蘑菇云等十几种科学场景,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科学教育,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科学魅力,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热情,一声声的欢呼让我们听到了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发芽的声音。
这20多名志愿者老师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科学演艺师。他们用身边的物品让孩子们爱上科学、用生动的形式让孩子们体验科学、用惊奇的现象让孩子们欢呼,让孩子们震撼。他们聚集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关爱基金春华公益项目中,让科学流行起来,让创新成为习惯。
图为志愿者老师田若平(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继续教育专家库成员)在为孩子们现场演示科学场景
4月初始,公开课大篷车来到重庆,继续科普之旅。
未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关爱基金春华公益项目将继续组织公开课大篷车全国科普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