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授渔计划”“志智双扶”:为阻断大凉山贫困代际传播而努力

编辑:创始人 来源: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发布:2018-03-12 浏览:5106人


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在贫困家庭节列俄阿木家,坐在火塘边与当地群众共谋精准脱贫之策时说,“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把这里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作为我们的目标。”总书记的承诺,是党和国家给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吃的一颗定心丸,也为新时代脱贫攻坚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更加注重动员各方参与,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其中,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在分类帮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帮扶模式。如今,就在大凉山,一个公益项目正在精准帮扶这里的贫困学生,通过汇聚社会爱心为贫困家庭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孕育希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这个公益项目就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公益助学项目(以下简称“授渔计划”)。2014年至今“授渔计划”通过“一帮一”精准帮扶,已资助在四川省档案学校就读的大凉山彝族学子和雅安地震灾区的贫困学生928人。在全国范围内已先后帮扶了7000多名贫困家庭的学生重返课堂。


3主持人高潮东采访“授渔小天使”呼然.jpg

 

扶智:把大凉山的贫困学生从工厂带回课堂,用知识勾勒向往的美好生活

 

贫困,对于大凉山的贫困学生意味着生活上没有更充足的物质保障,但无法阻止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能阻止他们逐梦的脚步。“授渔计划”的出现点亮了大山深处那些贫困家庭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没有父母的呵护陪伴,也没有漂亮的衣服鞋子,从小生活在大凉山深处的阿尔阿妹姐弟因为父母早逝,一直与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3个人只能依靠奶奶的低保金和每个月未成年孤儿补助金维持生计。为了生活,阿尔阿妹早早辍学去陌生的城市打工。工厂、建筑工地都曾出现过她瘦小的身影。


家里6口人,4个人吃低保,和阿尔阿妹同样深陷贫困的还有 加多阿合。加多阿合的假期基本都是在工地和工厂里度过的。加多阿合的父亲在干农活的时候遭遇事故,还有生病的二姐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负债累累,仅依靠贫瘠的土地是怎么都养不活这一家人的。    


阿尔阿妹和加多阿合是不幸的,因为贫困让他们过早的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同时,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授渔计划”实现了他们继续上学的心愿。更令人欣慰的是“授渔计划”将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安排就业,从而走出贫困。

国家减免职业教育期间的学费,“授渔计划”资助生活费、保险等费用,再加上政府对于大凉山孩子们的特困补助,大凉山地区得到“授渔计划”资助的贫困学生不用花钱就能够完成职业教育。与此同时,按照“授渔计划”“五年成长助学”项目设置,中专全日制学习完成后,“授渔计划”还将他们安排后续的实习和就业,并继续资助他们完成成人大专的学历教育。


为了响应党中央全面贯彻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方针,借助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授渔计划”始终在尽全力去发现像阿尔阿妹、加多阿合一样深陷贫困家庭的学生。经过实地走访核查无误后,“授渔计划”把他们带出工厂,送进了课堂。在“授渔计划”项目学校四川省档案学校已经有近千名贫困家庭的学生得到了资助。


 “贫困家庭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授渔计划’的奋斗目标”。授渔计划公益项目秘书长高继辉说,“大凉山贫困地区学生的过去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用公益助学方式改善他们今后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择业,稳步融入社会,逐步脱离贫困的泥潭。为现在的他们打开另一扇窗,让他们看见新时代生活的美好。”


合照.JPG

 

扶志:实现小心愿拥有大梦想,文化浸润激活授渔学子的奋斗人生

 

在大凉山地区,因为贫困很多孩子放弃了学业,十几岁就去打工,等挣够了钱就娶妻生子,一代一代重复这个模式,贫困在代际间无限传播,贫困的帽子似乎永远都摘不去。如今,国家脱贫攻坚在扶植当地发展种养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授渔计划”正在通过整合公益慈善的力量和职业教育的资源帮助这里的贫困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走出大山。


两盏白炽灯,一间不足20平米的土坯房,是彝族女孩地门妹妹的家。一家五口的生计全靠父亲种植土豆和玉米。小学毕业的时候,只有15岁的地门妹妹为了继续上学,每天上山打笋子早出晚归攒了1200元钱,加上家里卖了值钱的牲口,终于凑够了她上初中的生活费。初中毕业,18岁的地门妹妹再次面临辍学。就在地门妹妹一家无助的时候,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她成为“授渔计划”资助对象,获得了6000元的助学金,并进入“授渔计划”项目学校四川省档案学校就读学前教育专业。至此,地门妹妹走出了小山村。


大凉山地区得到“授渔计划”资助的贫困学生在四川省档案学校学习。期间,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授渔计划·平安成长”项目对其开展扶贫助学的同时,还进行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并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教学课程。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建立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也让他们在生活中敢于超越自我,并且懂得感恩。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得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成就了他们读书的梦想,能歌善舞的地门妹妹和她的彝族小伙伴们总想用自己的歌声和舞蹈向一直帮助他们的爱心人士表示感谢。“授渔计划”了解到这一情况,与爱心企业家积极沟通,并联合学校组织他们排练歌舞。不久,地门妹妹等大凉山的贫困学生就来到北京,用歌舞表演表达了他们的感恩之情。此行还满足了他们心中的另一个心愿,到祖国的首都北京看看。


“我们觉得那儿都很漂亮,拍了很多照片,手机的空间都没了”第一次来到北京的地门妹妹兴奋地说,“我喜欢大城市,希望以后能在这里工作生活。”


2017年,地门妹妹完成在校学习,来到授渔计划项目合作企业山东蓝海酒店,开始“工学一体化”的学习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敢于超越自己的勇气使得她在培训期间表现出众,因此被选为班长,而后实习期间她的表现更加优秀。


“把学生送到项目合作企业后,四川省档案学校的老师、授渔计划办公室工作人员会一同跟进学生实习情况进展。”高继辉说,“项目合作企业也会通过定期走访、开展座谈会、建立授渔学子微信互动群等形式,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与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帮助、解决。”


为授渔计划志愿者颁发证书.JPG


“一边实习,一边继续学习,‘工学一体’的公益助学模式就是要让贫困学生在‘授渔计划’的帮助下能够达成能力和学历的双丰收。”高继辉信心十足地说。


“授渔计划让我看到了大凉山外的美好生活,给了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机会,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工作,我会把这里的生活分享给家人”贫困的阴霾正在渐渐散去,地门妹妹新的生活刚刚开始,她说,“现在我有了新的梦想,以后想做一名歌手。”


不图虚名,不搞形式。“授渔计划”正在用公益推动职业教育的新模式,通过“志智双扶”的形式让贫困地区的贫困学生得实惠。提供免费的职业教育和成人大专教育,为贫困学生汲取知识搭建平台;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启迪心智、积淀文化素养,为贫困学生变得更有文化营造氛围;在合作企业三年“工学一体”的学习工作,为贫困学生能够稳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确保自力更生的他们有能力带领家庭走出贫困,成为国家“有出息”的奋斗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授渔计划”的“志智双扶”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同时,也正在为贫困地区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出息的建设者,为新时代国家建设积蓄更多力量。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8层

邮编编码:100053 传真:010-83481391

客服邮箱:info@cswef.org

版权所有 ©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备案号:京ICP备0903706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21号

银行账户(需备注项目名称)

户 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中关村园区支行

账 号:1125 1201 0400 05688

大额行号:1031 0002 5122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东长安街支行

账 号:0200 3374 1900 0014 555

外币账户

户 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开户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朝阳支行

美 元:3506 1488 0000 02824

港 元:3506 1388 0000 00679